昨天投票完,順道去附近曬曬暖陽,也看看總是能為心情帶來喜悅平和的花草們。
還記得有一次,讀到戴晨志文字中的兩句話,覺得挺有意思的,他說:
-生命中,會遇見許多「憂」;
但,要轉換心境,讓自己逐漸變成「優」。
嗯,同樣的發音,卻整個不同的情緒與發展。我也同時想著,如同生活中,當我們所遇到問題或困於瓶頸時,真的很難從「憂」中脫身,這時,就是得憑藉自己的轉換功力了。而我相信,有種「能量」是來自長期從閱讀中所點滴累積獲取的。
這些天,讀著一本書《我的神鬼人生》。作者的生命故事,真的充滿不少的驚險與起伏啊!
就在某天,他行進南庄的某段路,意外地連車帶人的掉落山谷,雖沒有死,但獨自在陰溼的谷底32小時裡,看似不長的時間,卻身心深陷於極度虛弱的邊界。那段時間從昏迷到意識漸漸清醒的過程,還喚起他諸多早已淡出的「記憶」…。
我想將書裡其中幾個片段記錄分享。以下作者所言:
有一股深深的無力感,沿著地面從背脊冷冽地襲上,我不太清楚那種巨大的絕望感,是如同深夜山谷裡的濕氣逐漸濡濕我,或是僅有僅是一念之間的𨍭變。我只知道,面對此刻的的無能為力,能做的事極為有限,只能蜷曲著身體,試著找到讓自己更舒服一點的姿勢。那就像是尋找一種「忘記」的過程,我要忘記當下的痛與不舒服,但同時在這個未知也尚未脫離危險的情境下,我又必須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。另一個瞬間,我意識到,有沒有可能,此刻我的身心狀態正是最接近動物般的某種存在,一隻意外受傷的獼猴,或者,一個誤觸捕獸器而奄奄一息的山羌。
隨著時間的消逝,不知道為什麼,我想起了愈來愈多原本以為記憶模糊的往事,心中不禁這樣揣測,如果說生命中的每一件小事,都佔去了人類大腦裡的某一段記憶存取的空間,那麼如何有效地使用這個空間,也許就是趨吉避凶的最大關鍵。
…………. 生物學上有一個傳統的命題:「為什麼是人類這個物種,主宰了目前地球幾乎所有的資源?」這當然是個多重因素決定下的結果,但無論有多少遠因近因,或還沒有被提出的假說,人類擁有其他生物難望其項背背的記憶力與學習力,應該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。
不過,記憶也可能會讓人受苦,依循著某種生存的本能,相較於於一般的日常事件,人類對於失敗、受挫等事件,總是記得特別深刻,這可能也是人類會有各種複雜的心理疾病的原因。一方面,我們的潛意識拒斥著所有感到不舒服的經驗;而另一方面,我們的生物本能,似乎又促我們從這些令人不愉快的事件中,發展出適應的方式,兩種力量拉扯到最後,若找不到一個平𧗾點,也許就成為所謂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」的生成原因。
我的人生絕對不能說沒有挫折或失敗,不過我從來不讓自己陷入那樣的情緒太久,什麼事情碰上了,搖搖頭就把它忘了。這個「忘」是很重要的事,不是真的在記憶中把它抹殺掉,而是不讓它持續地困擾自己。「科學」一點來說,適應與演化的前提是承認與接受,承認自己的失敗,接受自己的不足;有了這個前提,生命演化的動力,自然而然會帶領你到下一個更適合你的地方,成為一個更好的你。
我個人很喜歡作者所言的「忘」的意境。深刻印烙於心受挫的事,怎能說忘就忘?然而作者所言之意,並非真「忘」,而是不要被「掌控」,也許另一種詮釋就是所謂的「放」吧。放過自己,生命會有出囗,走著走著,或許就被帶到另外更適合的地方。
農曆新年的腳步愈來愈近了,願我們互相期勉,好的珍惜,不好的,何苦讓之佔據己心太久呢?讓它自在地來去吧,把握每個今天,活得像陽光般溫暖𤌴爛!